上海科普大讲坛“新年第一讲”开讲,46万人在线聆听诺奖得主与院士思维碰撞
2025-01-25 22:04:07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人类的大脑神经像一张卷曲的野餐垫,地球上最伟大的智能形式是生物智能,在不同的环境中人类变得越来越聪明……上海科普大讲坛“新年第一讲”今天在上海浦东图书馆举办。

本次活动由上海科技馆、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、上海浦东图书馆、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、安徽省科学技术馆、河南省科学技术馆、新疆科技馆、绍兴科技馆联合主办。活动特别邀请到了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、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、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弗朗克·维尔切克作科普讲座,中国科学院院士、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副所长丁洪参与对谈。线上46.5万人,线下1200人聆听了这“新年第一讲”。

弗朗克·维尔切克教授是量子色动力学的奠基人之一,因发现渐近自由现象而荣获诺贝尔奖,还提出了轴子、任意子、时间晶体等概念。他以《新物质,新思维》为题为观众带来一场精彩的科普讲座。他由浅入深,引领观众探索科学未知,激发思维碰撞,讲述物理学原理是如何推动经典计算机、人工神经网络及量子计算机成为现实。

“如果将宇宙大爆炸至今的时间压缩成一年,那么恐龙大约是在9月下旬产生的,而人类智能是在12月31日产生的,而且这很可能是场意外。”弗朗克·维尔切克说,在他看来,人类智能真正重要的是互相学习。尽管人类的基因没有改变,多元的学习环境也让人类变得越来越聪明,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则加速了这种演进。

与人类大脑相比,这些计算工具的创新“思维”又有着怎样的物质基础?人类的物质世界经验能否与量子理论的预言契合?如何运用最深刻的科学洞察和最前沿的技术去拓展思维的边界?专家在现场进行了科学解答。

随后,弗朗克·维尔切克教授与丁洪院士就量子计算机、创新思维等内容进行了深度对谈,并与五地场馆观众进行了积极的互动,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回答了观众们的提问,现场气氛热烈。

上海科技馆一直致力于拓展“博物馆 +”服务半径,构建“大科普”格局。上海科普大讲坛是由上海市科委指导、上海科技馆和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主办的一项集科学性、前瞻性、开放性、公益性于一体的科普活动。自2009年第一期举办至今,已经邀请了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、国内外院士在内的顶尖科学家共446名,开展了220场精彩纷呈的科普讲座。

来源: 文汇报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